招聘选拔 >> 求职面试

富士康深圳招聘爆棚 当地出动警力维持秩序 发布时间:2012/2/10

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实习生 史阳

  今年春节过后,华南地区“用工荒”的声音再度出现,而且比前些年似乎更为迫切:今冬以来欧亚洲寒冬极端天气持续,各种保暖用品订单大幅攀升,众企业都铆足了劲儿开工,打算在新的一年大干一场。然而由于过节工人流失较多,如往年一样,今年许多工厂都遭遇了“用工荒”, 即使大涨工资海派红包也难招满人。

  然而,谁说今年企业招工难?这个质疑声也不断响起。目前,在富士康招聘处,前来应聘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春节过后,富士康门外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应聘的年轻人,密度可比春运火车站。据了解,年初七上班第一天起,富士康开始招工,不断有大巴车将聚集在各个门口的应聘者集中到设立在清湖的招聘处办理招聘手续。富士康有关方面表示,节后深圳会招聘3万名以上的员工。每日都可招聘3000人以上……

  富士康招聘又爆棚

  在中国,富士康由于连续“十三跳”事件名声不佳,然而事情过去不久,不少年轻人仍然把打工的第一目标定在富士康

  大年初十,来自四川金堂的小伙夏天宇一边密切地注视着前面排成长龙的人群是否有人“加塞”,一边和南方日报记者聊天,他说已经排队五个小时了,而前一天他到富士康龙华的招聘点也排了半天,最后告诉他已招满人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直奔另一个招聘点。

  “还好这个招聘点还在招人。”谈起这两天的经历,他用“比来时买火车票还挤”来形容。1990年出生的夏天宇是第一次来深圳打工,他直奔心中的目的地富士康:“老乡都说这里厂大,不会欠工资。”

  “比春运买火车票还惨,火车站好歹有个遮风避雨的售票大厅,到富士康应聘大冷天的即使下雨也得在露天站着。”另一位来自江西的小张说。因为怕失去自己的位置,即使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应聘的人都撑起了伞不敢离开队伍。

  据招聘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年初三开始就陆续有人前来应聘,公司在大门口和招聘处张贴了招聘的具体信息,年初七招聘第一天应聘的人最多,当天招聘了近5000人,以后每天3000人左右,元宵节前大规模招聘会结束,进入正常的招聘。深圳之外,郑州、成都、烟台、武汉等厂区也同时招聘,情况也同样火爆。据了解,郑州厂区每天招聘人数也近千人。

  在招聘点,一对中年夫妻在人群中到处找应聘的儿子,“刚才打电话说在这里,这么多人还真不好找。”老李抱怨孩子不听话非要到富士康来。他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都在深圳打工,儿子刚从部队退伍,给他找了个保安的工作他不干,非要到富士康来打工。他说,儿子的一帮朋友都到富士康应聘,他们认为做保安学不到东西,在富士康打工能学到技术。

  大量的求职者逐渐催生了龙华富士康南门的找工产业链,这里一大早就聚集了很多小摊贩,卖紫米粥、玉米棒子、煎饼包子的,应有尽有。卖笔的和卖矿泉水生意也不错,他们穿梭在人群中,实在挤不进去了,吆喝一声,东西传进去、钱传出来;一支笔一元钱,一位女孩子最高销售记录是一天361元,她的笔主要是供求职者填表。路边的报刊亭和杂货店,不是提供复印,就是实现一分钟数码照相。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富士康求职呢?

  记者采访的10名求职者中,7人都表示看重厂方规模大、正规、按时发工资。“在富士康做过,以后出去找工也可以牛一把”不少找工的年轻人还有这种心态。

  记者从富士康有关部门了解到,富士康深圳厂区员工总计40万人,有相当数量的员工选择在深圳过年,公司和各个事业群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过节上班,大部分回家过年的员工也已返厂上班,上班第一天统计员工返厂率达到90%以上,有的厂区返厂率达到96%以上。到正月十五之前,整个员工返厂率会超过95%以上。

  面对应聘的人潮,节后油松派出所已经安排警力在十字路口维持秩序。民警介绍,尽管富士康在主要路口挂起了横幅,提醒应聘者提防黑中介及富士康招聘不收费等,但每年还是有应聘者上当受骗。一些应聘者轻信小广告所标榜的“内部招聘直接进厂”的字眼,打算花钱进富士康,结果交钱之后就找不到人。还有一些黑中介以“富士康招募分部”的虚假名义收取各种费用,然后组织大巴将应聘者送到富士康南门丢下,导致交了钱的应聘者又得重新到招募处排队。

  富士康有关人员也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富士康招聘不收任何费用,也不委托其他中介,希望通过媒体告知应聘者,以免上当受骗。

正规大企业招工并不难

  在佛山,那些诸如美的、格兰仕之类的大型企业根本就不愁招不到工人,即使是最缺工的纺织企业,只要规模较大、市场稳定的企业招工也并不难

  “其实招工难的波及范围就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广东正规的大厂招工都不难,珠三角缺工并不是像媒体说的那么厉害。”广东省人力资源协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从广州市天河区、开发区的部分企业获悉,对于国企、外企和高科技企业来说,普工并不难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企业来反映招人难。”天河区劳动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广州劳务市场看到凡是有外资大企业招工,冷清的场面就会变得火爆。去年底某国际品牌口香糖有限公司有少量空缺点岗位需要补员,前来应聘的人就排成了长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像他们这样的外企,员工流动本来就少,而且有企业文化,待遇不错,不会受缺工荒影响。

  有的大型外企招聘时还要求求职者不仅要经过口头面试,还要现场填写一份“十必答”的笔试考题。例如“谈谈客户、公司、自己的重要性排位”、“你心目中的主管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通过口头面试和笔试的求职者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复试或录用。据说这个面试的过程是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的考验,“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佛山溢达纺织品集团副总经理张炜告诉记者,虽然公司也是外向型企业,很多品牌都出口欧美,但这几年开拓国内市场成绩很好,因此生产一直稳定。“有生产就有效益,工人的福利也就可以保证了,给外来工规范、不拖欠工资、不乱加班的印象;订单不多的时候公司还组织对工人的业务培训,所以对于外来工纷纷选择来我们集团,大家一点都不惊讶。”

  进不了大企业宁愿当临时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但不少专家认为不必为此惊慌,他们认为人口红利真正结束要等至少五年之后,何况目前劳动力素质已大大提高,很多出来打工的人都是高中或中专技校毕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同样产品需要工人数量也在下降。

  但为何近年来珠三角年年都在叫“用工荒”呢?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珠三角不改变“订单经济模式”,永远也解决不了“用工荒”。他认为“订单经济”用工不经济是导致“用工荒”最直接原因。“如果像富士康那样有长期、大规模订的企业单用工一点问题没有,珠三角最麻烦的就是订单越来越短、小、急”。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之所以缺工厉害,与欧亚持续极端寒冷的天气有关,珠三角本来不少准备关门的小企业突然接到了大量防寒产品开始招工,但能否持续做下去这些企业心里也没有把握。

  有关人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由于订单的短、小急,不少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用工过程中“精打细算”,有订单时招人,订单减少就炒人,造成了农民工就业“大进大出”的现象,也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东省劳动部门统计,珠三角企业每招进一个工人的同时,有0.73个工人离职。佛山市南海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莫颖文说,不少企业之所以喊“用工荒”,与企业普遍遭遇的招工成功率、流失率“双高”有很大关系。“现在企业是常年有缺口、随时在招工。同一个就业岗位,一年招工两次甚至三次,这也使得用工需求被两三倍地放大。”

  记者还发现不少年轻人如果进不了正规大厂,即使开出高工资也不愿意进那些来料加工的小厂做长期工,他们宁愿到珠三角各地的临工市场找活干,因此形成了珠三角城市郊区临工市场的异常繁荣。

  “炒更”风行用工市场

  “都在说‘用工荒’,其实荒不荒你去临时工市场就知道了。”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告诉记者。春节之后,花都区狮岭阳光路著名的临工市场以及东莞茶山沙墩路时工市场,仍然熙熙攘攘,与正规的劳务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了解,临工市场火爆也造成了工价飙升,据称,在东莞去年上半年,做裁剪工工价还在150元/天,下半年便涨至200元/天。去年上半年时,做车工工价还在110元/天,下半年便涨至160元/天。

  广州的时工工价也同样在飙升。在广东办公家具行业工作的李先生经常要请上门时工安装家具,去年10月份前,150元/天的价格还可以请到人,到去年11—12月份,就必须要180元/天才能请到人了,而到去年12月份后,即使花200元/天,也难请到人。

  据了解,目前在珠三角,无论是建筑工程项目,还是制衣、家具等制造加工行业,正在兴起一种新的用工形式——炒更,大量熟练的劳动力不再进厂,而是哪里有活做,就去哪里包活做,按件计工资,做完活拿了钱就走人。

  谌新民分析,这与当前全球市场态势变化有关。目前,纺织、服装、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订单越来越小、越来越急。面对这一状况,企业不愿承担过多养人的成本和风险,往往采用“接到订单才招工,招不到工就拒单,订单完成就炒人”的临时性用工模式,于是企业工人每年大进大出,订单一来四处“抢人”。

  他说,一些企业由于订单减少还经常克扣工人工资甚至欠薪,这样一来,缺乏保障和归属感的农民工就很容易跳槽,或者宁愿做干完活就拿钱的临工。因此导致了流动率大增。

  他认为企业“精打细算”的用工方式,从社会用工来说是“不经济”的,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片面追求利润增长,而忽视就业稳定这一社会效益的倾向。

  珠三角很多产业特性就是就业不稳定。有订单就招工,没订单就炒人,遭遇金融危机就让农民工返乡,这种以就业不稳定性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在成熟社会是走不远的。

  他指出,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能带来多少GDP增长和财政收入,还应考虑能带来多少高质量、稳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要扶持一批有相当生产规模和稳定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还要帮助他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员工社会保障、专业技能培训等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欢迎投稿

您是第 804647 位来访者

北京志帆兴业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09 - 隐私权政策

京ICP备09077782-1号京公网安备110106005380

联系电话:010—51319686  51319668  传真:010—51319668   邮箱:chinahrgl@126.com